疫情期间你焦虑了吗?恐惧、害怕、担忧、烦躁、紧张、失望、愤怒、难过。。。你近段时间是否正在经历这些情绪黑洞?在面对消极情绪时,你是否常常选择憋在心中,不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到其他人?
压抑情绪确实非常痛苦,长期压抑情绪会导致身心疾病。
生活中,大小压力事件在所难免,“最近比较焦虑”已经成为不少同学自我调侃的口头语。都说“想开点就不焦虑了”,但为什么自己总是想不开?到底应该如何正确应对焦虑?首先,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是焦虑?
焦虑本质上是恐惧,但是恐惧面临的是当前具体的威胁,而焦虑则是对想象中未来潜在的威胁的恐惧。焦虑时,人的恐惧反射回路被激发,大脑感知到外界危险时,有两条神经通路,一条是刺激信号经丘脑到达杏仁核,这条通路速度非常快,但对信息的加工是粗糙的;另一条是刺激信号经丘脑到达大脑皮层进行高级加工,速度慢于前者,但对信息的加工更全面更彻底。这个规律就导致人在焦虑时,恐惧中枢杏仁核过度激活,而大脑皮层的高级认知功能却被抑制了。
当然,焦虑也具有进化上的意义,焦虑与效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,适度焦虑有助于发挥最佳效率。在对待焦虑的态度上,有研究发现越排斥焦虑反而越焦虑,所以,改变焦虑的第一步是面对和接纳焦虑。
焦虑是每一个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都会存在的,要正确的看待我们的焦虑情绪。当焦虑情绪困扰我们时,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尝试自我调节。
一、对焦虑进行认知调节
因为焦虑往往具有一定的模糊性,所以大家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中的苏格拉底式提问,边问自己下列的问题,边写下答案。例如,问问自己到底焦虑的是什么,最坏的结果是什么(发生的概率有多大),最好的结果是什么,最可能的结果是什么,如果坚持这个观点对自己有什么样的好处,如果坚持这个观点对自己有什么样的坏处,如果朋友处于跟自己一样的困境,会跟朋友说些什么,经过这些自我提问后,有什么新的想法产生,现在可以着手做些什么。
二、增加掌控感,制定计划,提升自我效能感
焦虑是对即将发生的事情缺乏掌控感。疫情期间,有太多的不确定感,使得我们更容易焦虑。因此,我们需要提高自己对病毒、对疫情的认识。查看官方消息,尽量不要看其他途径传播的消息,非官方传播的消息,有时候会把疫情夸大,引起人们的恐慌。我们正确了解病毒的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方法,提高防控的信心。当我们对病毒有有足够的了解后,就需要及时增强自己的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,严格要求自律,减少被感染的几率。焦虑情绪也会得到缓解。
而在平常生活学习中,制定计划并实行能够提升掌控感。我们可以设置不同时间长度的计划,最基本的是制定当天的计划并实施,当看着计划一项一项被完成,内心的自我效能感增加,掌控感增加,焦虑感就会下降。
三、目标具体化
如果焦虑是来自于对未来目标的实现,可以对目标进行具体化分析,首先确定我们的目标是什么?再次明确目标完成的时间?把预计的完成时间分成每一个小的时间段,确定计划最近的一段时间内,我该怎么做,要达到怎样的效果。当目标被具体化以后,我们就能清楚现在的行动方向和需要提升的能力,从而降低焦虑情绪。若具体化后,发现目标太大,无法实现时,就得适当的对目标进行调整,降低一些期望值,变不确定为确定,焦虑自然缓解。
四、视觉化想象练习
视觉化是运用想象,创造并加工心理表象,例如对于考试焦虑和做演讲报告的焦虑都可以尝试心理预演,按照自己期待的方式想象自己如何开场、以什么样的语音语调、什么样的面部表情、什么样的其他非言语动作在做演讲,过程中可能出现什么情况,自己如何进行调整,最后又是如何结束。通过这样的心理预演,可以增加信心、降低焦虑。
五、正念练习
正念练习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方法。以某种特定的方式有意识地、非评价地觉察当下的一切,而对当下的一切又都不作任何判断、任何分析、任何反应。只是单纯地觉察它、注意它。正念这个概念最初源于佛教禅修,是从坐禅、冥想、参悟等发展而来。目前数千项实证研究证明了正念练习的有效性,例如麻省总医院的研究表明,经过8周正念练习,通过功能磁共振可观测到练习者大脑的杏仁核区域变薄,而与记忆、情感调节、换位思考相关的脑区增厚,正念可以改善情绪,恢复或提高认知功能。
另外,还可以尝试其他各种方法,例如:有氧运动、舒缓音乐、放松练习、规律饮食、充足睡眠等方式都可以起到缓解焦虑的作用。
不要试图抗拒你的焦虑,焦虑并不是洪水猛兽,直面它、了解它、接纳它、应对它,希望大家不念过往,不惧未来,活在当下,充实地过好每一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