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itle

当前位置: 本站首页>>心理健康>>心理百科>>正文
【心理暖心贴士之暑期篇】暑期在家的心理健康调适
2022-07-29 学生工作部(处) 

        成都,2022年7月突新冠疫情,正值暑假,大学生与家人享受相聚时光,伴随疫情防控居家时间的延长,不少同学丰富多彩的暑期计划被打破,可能导致焦虑恐慌等不良情绪、学业就业压力以及人际关系困扰问题

当下,我们总结了疫情时期保持身心健康、有质量的生活学习的应对策略希望能帮助处于困扰中的同学们~

 

一、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

1、生活规律被打乱

疫情居家期间,人们行动范围变小,娱乐活动受限,不能正常参加社交、实践,暑假生活规律被打破,学习时间急剧缩短,运动量减少。有的同学习惯晚睡晚起、不锻炼或很少锻炼身体、甚少走动,还有个别同学沉迷网络游戏,这些都不利于身心健康。

2、不良情绪反应

互联网发展迅猛,长时间暴露在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情绪反应,如焦虑、担忧、恐慌、多疑等心理反应。网上虚假信息和谣言散布,使同学们对疫情产生度担忧和错误认知,担忧自己和家人感染,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。

3、学业和就业双重压力

疫情期间,大学生学业压力加重。不少同学害怕无法返校,难以适应线上学习,课后复习难度加大,学习效果不佳,内心产生怀疑、自卑等情绪。受疫情影响,各行各业经济受损,许多企业破产、倒闭,就业市场紧张,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。学业与就业等多重压力下,大学生内心容易处于压抑、迷茫状态,出现焦虑、失眠等情况。

4、不良家庭关系造成的情感困惑

疫情居家时间延长,可能导致家庭矛盾不断激化。疫情产生的恐慌、焦虑心理往往不利于有效沟通,消极情绪在交流过程中易被激化,导致大学生不愿、不敢向家人吐露学业、就业等困扰,真实情绪难以有效抒发,极易产生情感困惑。

 

二、疫情下大学生心理健康调适策略

1、 关注权威信息,树立科学的认知

主动关注官方、正规渠道的新闻信息,提高信息辨别力,切勿听信谣言、人云亦云。学习新冠疫情相关知识以及防护措施,加强卫生行为。积极关注抗击疫情中“抗疫英雄”事迹,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,提高个人控制感和自我效能感,一定程度减缓焦虑。

2、合理调节情绪,接纳心理反应

采取有效情绪调节方法可缓解消极情绪。第一,我们要允许消极情绪的存在,表达情绪。识到适度情绪反应是应对疫情的自我保护机制。通过写日记、与好友聊天倾诉的方式表达消极情绪。如果无法与家人诉说,也可以拨打心理咨询热线,向学校心理咨询老师寻求帮助。第二,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。抄录鼓励宽慰自己的语句,时常翻阅并大声朗诵,不断激励自己。第三,通过正确方式及途径宣泄情绪,如唱歌、运动、正念冥想、放松训练等。

 

3、合理安排生活,适度行为调适。

合理饮食,适当运动,生活规律。其一,当我们做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时,可以提升自我价值感,增强自信。比如做力所能及的家务,减轻家人负担。其二,情绪烦躁时进行五分钟绿色锻炼。任何能让我们回到大自然怀抱中的活动,都能减缓压力,改善心情,提高注意力,增强自控力。如听着喜欢的歌曲漫步或慢跑。其三,我们可以通过放松训练、冥想练习调整身心状态。为自己制定居家运动计划,养成健康习惯,加强身体管理

4、关爱家人,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

暑假期间与父母朝夕相处,不免有矛盾和摩擦。可采取以下措施维护家庭和谐。第一,积极主动与父母沟通。大学生与父母在思想观念上存在一定分歧,沟通可增进亲子关系,也可以及时发现并调和矛盾。第二,分担家务。学生通过参与到家务劳动中,不仅可以体验到父母辛苦,还可以让父母感受到孩子孝心,相互理解和帮助有益于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关闭窗口

版权所有© 成都工业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(处)

地址:花牌坊校区:成都市花牌坊街2号(邮编610031),郫都校区:成都市郫都区中信大道二段1号(邮编:61173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