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入贯彻落实《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》(教育部[2017]43号)、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》(教党[2017]62号)文件精神,实施以辅导员职业能力素质建设为重点的“辅导员能力素质提升计划”,努力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素质水平和业务技能,有效解决辅导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,推动辅导员队伍职业化、专业化发展,2018年9月14日-16日,学校教师发展中心、学生工作部(处)联合北森生涯学院,在我校举办了《ECE卓有成效的教练型教育者认证培训》。参加培训的有我校学生工作部(处)、各院系30名一线学生工作人员,还有来自南京大学、西华大学、湘潭大学、赤峰学院、成都东软学院等5所院校的7名教师。

讲师悉心引导小组案例讨论


学员分组互动

讲师与学员进行一对一案例演示
这次培训历时三天,上课时间从早上九点到下午五点,参加培训的学员放弃了周六、周日的休息时间,认真参训,积极参与课堂互动,没有缺席缺课的情况。在专业讲师的引导下,学员们围绕着“1个中心、4个问题、8大原则,16大工具”,采用当下最前沿的教练理念和模式,把握关注结果、启发动机、落实行动等关键要素,将常见的学生工作问题给予归类,并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操作方法。“1个中心”即关系中心,帮助辅导员找出解决问题的首要关键——建立与学生相互信任的关系;“4个问题”即“要什么、为什么、有什么、做什么”帮助辅导员养成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逻辑——确立目标、发现顶峰价值、挖掘资源、付诸行动;“8大原则”即“聚焦目标、绿色表达、有效沟通、支持引导、承担改变、善用资源、内在和谐、高效迭代”,帮助辅导员养成教练式思维模式,理解卓有成效的教练原则,掌握教练式问题教练模型;“16大工具”即“滋养之花、沙漏问题清单、情绪识别尺、蜗牛式倾听、情绪表达4句式、情绪转化5问、三生三世清单、导师桌、九宫格、捉妖6问、自信方程式、自我滋养清单、改变天秤、促动轮、要事四象限”等,帮助辅导员将教练型教育者理念融入学生谈心谈话等日常工作。通过培训,不仅提高高校学工系统教师的问题解决效率和能力,更能转变高校教育者的思维模式,使教育者获得全面的成长。
学校把实施“辅导员能力素质提升计划”列入了2018/2019学年的重点工作,目的在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职业化、专业化建设,构建辅导员全方位立体化能力素质提升培训体系,形成学生指导服务的组织保障体系。今后教师发展中心和学生工作部(处)还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,落实辅导员“工作有条件、干事有平台、发展有空间”的要求,采取岗前培训、日常培训、专项培训、在岗轮训等多项措施,切实提高辅导员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,提高辅导员的业务水平,为辅导员职业化、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,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支撑。

培训班全体师生合影
参加培训的辅导员老师认为,这次培训的内容系统完整、针对性强,培训讲师专业不失风趣,课堂效果好,学员参与度高。通过培训掌握了丰富的技巧、实用的工具,提高了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的实操能力;并且教练型教育者的思维和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生活中,提高沟通能力,帮助辅导员高效处理工作和生活问题,获得工作成就感和价值感,提升自我能量值,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。
(撰稿:苗伟平;审稿:田飒)